地理研究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0-0585
国内刊号:11-1848/P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2702 人次
 
    本刊论文
浅议地理教学中的“四结合法”_教育学论文

  论文导读::浅议地理教学中的“四结合法”,教育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浅议地理教学中的“四结合法”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教师要不断的转变教育观念,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在实现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等方面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已不再是主讲人,而是课堂的组织者。为此,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就构建地理教学“四结合法”教学作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下面我就地理教学“四结合法”这一教学法作简单的介绍:

  一、如何实施地理教学“四结合法”

  1.讲、读结合

  即教师的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自学性的阅读活动相结合。新教材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以及“读一读”这一栏目的设置为实施这一教学方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在讲到“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内容时,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山中的岩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及“读一读” 栏目中“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等内容,然后教师再总结出“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结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地理知识的印象,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地形变化原因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讲后读,还是先读后讲,可视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掌握。对于比较通俗易懂的内容一般可以先读后讲教育学论文,如上述“地形是变化的”这一内容。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如“褶皱和断层”。可先讲后读。即先由教师分析讲解,(包括必要的演示),然后再由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有关文字内容及插图,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

  2.问、答结合

  这是教师们在上课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新教材“想一想”这一栏目中设置的问题及一些教师自拟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可以及时检测和了解教学的效果,以便教师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并且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究“褶皱和断层的形成及其对地形的影响”这一

  摘要灵活地设疑提问,以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

  3.图、文结合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任何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都无法代替地图在学习地理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图册及课本中的插图,把课文内容与有关的图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读图、填图、分析图或绘图,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图像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在上课时,注意利用这些图像和课文中的“读图”要求或者是一些教师自拟的读图提纲,引导学生积极开动筋,认真查阅地图、分析地图,将课文中用文字表述的地理知识与地图形象语言紧密结合起来,既可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的认识,又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

  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及其与六大板块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看课文3. 32图,并把它与3.14图进行对照,这样学生就能深刻地掌握“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两大地带,即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这一内容。

  4.练、评结合

  即教学中先让学生动脑、动手完成教师布置的适量练习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分析,并订正答案。这一活动一般是在讲授完一定量的教学内容后,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课文中的思考题或一些自拟的题目来进行的,旨在通过练习和讲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弥补知识缺陷,并掌握一些地理的基本技能。这种练习活动主要是书面作业练习,但也可以是针对课文某一内容而进行的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活动。新教材“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中的许多内容都是进行这种练习的好素材。

  例如,在讲授完“地形的变化”一节课后,引导学生“想一想”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和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对地形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并要求他们列表比较这两种力的来源、表现形式、影响结果等内容。课后带学生到校外做一次野外考察活动,让他们看一看当地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裸露的岩层中有没有褶皱、断层的痕迹教育学论文,探讨流水对当地地形的影响,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和考察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作必要的补充。这种总结性、实践性的练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培养他们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

  二、实施地理教学“四结合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教材,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在此基础上严密设计讲与读、问与答、图与文、练与评的内容并妥善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在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分析地图及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以指导或做必要的提示,防止出现教师讲解“注入式”学生练习“放羊式”的局面,力求使课堂教学做到学生积极参与下的教师传授知识与教师精心指导下的学生探讨知识紧密结合。

  其次,要合理分配课堂上教师及学生活动的时间。教师的讲解要力求简明扼要、用词生动准确,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重对知识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抓住关键、讲清原理、阐明规律,尽量缩短教师讲解所占用的时间,以便课堂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探-讨式”的学习活动。

  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师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到引导学生探讨知识的转变,使地理课堂教学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获得真正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新教材以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给地理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等小栏目的设置为教师转变单向传输的“注入式”教学为师生双向活动的启发式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合理地利用“四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耳听、眼看、口念、手动、脑想,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的地理教学质量就有可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地理研究》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地理研究》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